正視意見 管好的士服務
交通局去年收到居民關於的士司機服務態度的意見近五百宗,較前年升逾一倍。相關數據沒有具體分類,難以判斷讚與彈的比例、肯定甚麼、批評甚麼,但初步反映乘客對的士司機服務態度“有話說”,才會向官方表達意見,情況值得正視。
疫情下本澳旅客量驟減,過往多在酒店、娛樂場排隊等客的的士,如今更多在大型屋苑候客;以往人等車,現時車等人。旅客減少,的士客源轉向本地居民,加上“特的”應市,“車載機”記錄監察,不少人感到司機態度明顯轉變,前年當局發現的投訴、違規個案也大幅減少。
疫情常態化,旅客有所回升,去年當局收到有關的士服務意見也顯著上升。過去旅客滿街,的士司機除了以接載旅客為主,更有不少人與食肆、娛樂場、桑拿、夜總會等夜場業務掛鈎,收取回佣。豐厚的佣金報酬與搭載一般乘客及入舊區所賺的車資不成比例,部分的士司機因而專門為夜場提供服務,更有人直言“收一兩個回佣,好過載一日客”。故一旦的士遇上“非心目中”的乘客時,往往出現種種態度問題和宰客行為,損害的是旅遊業形象,也令本澳的士服務“名聲”在外。
今次當局公佈去年的士司機服務態度的意見同比大增,但是意見多是否等於投訴,又或涉及違規行為,需要當局披露更多資料。理論上,“車載機”錄音錄像、記錄車程等資料,違規個案、不禮貌行為無所遁形,但有沒有“車載機”記錄不到的“資訊”?會不會有人以暗示或其他態度不佳等行為去達到收取更多車資的目的?有待當局進一步說明。
監管部門面對大幅增加的個案,應要更多跟進和立案調查。正如業界所說,當局可以翻查相關記錄,尤其是乘客對某些意見特別多的司機予以抽查,作出相應說明、處理或警告等。新的士法生效後,引入“車載機”,是為了改善本澳的士服務,監管和趕走害群之馬,如果“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便難以發揮新法與設備應有的作用,改善的士服務從何談起!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