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靈昭昭
——澳門的石敢當信俗 (下)
在全國的石敢當信俗中,專門建廟供奉石敢當是極為罕見的,本澳的“石敢當行台”是專門供奉石敢當的廟宇。“石敢當誕”亦於二〇二〇年被列入澳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
據廟內《創建石敢當公所碑記》的記載,該廟“路接蓮溪,門襟鏡海”,由“香山澳門新橋街眾”倡建於清光緒十一年(一八八五年),興建於清光緒二十年(一八九四年)。古地圖中的澳門半島形似蓮花,由內地通往澳門之路為蓮花莖,蓮花莖盡頭是蓮花山,即蓮峰。蓮峰南面有溪水,即蓮溪,是半島內僅有的自然河流。昔日蓮溪上有兩道橋樑,舊橋是石橋、新橋則是木橋。清代新橋作為入澳的必經之路,是一個繁華的要衝之地,“石敢當行台”位於新橋橋頭位置,選址符合一般石敢當設置的特徵。
石敢當信仰曾經歷人格化的過程,從靈石信仰逐步演變化人格神的信仰。該廟正殿所供奉的石敢當神像為姜太公,左右兩則分別供奉觀音菩薩和太歲大神。可見該廟信奉“姜太公封神說”的神話起源。《封神演義》俗稱《封神榜》,是成書於明代的小說。故事主角姜子牙輔佐武王克商後,在封神台上冊封諸神。他亦被周武王封為諸侯,成為齊國的始祖。行至泰山時,姜子牙才想起仙界職缺已全部授予他人,自己已無仙缺可補。於是指着泰山石說:“我作泰山石敢當!”姜子牙遂成為“石敢當之神”。此外,還有石將軍說、泰山神將說、石大夫說等說法。
廟內還供奉有西山金聖侯王、紫薇正神、伏虎神壇趙元帥、財帛星君、關帝等道教、佛教的神明。同時也是昔日新橋坊眾議事聚會的場所。
澳門歷史教育學會 梁健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