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餐聚有指引
核酸去飲真冇癮
人均半橛已不見
白頭宮女話當年
何時才能過正常生活?看似簡單的問題,高深如哲學家,貼地若社會學家,當下卻回答不了;即使是醫學家或病毒學家,在COVID-19新冠病毒特別是奥密克戎變異株面前,亦難給出準確答案。
就在上周,衛生局發《舉辦或參加餐飲聚會活動》指引,坊間即議論紛紛:乜話,驗核酸才可去婚宴?搵阿茂去咩!早已黃台之瓜的酒樓業者慨嘆生意又大減,學者則倡經援加碼。
回看疫情之前的二○一九年,恰是澳門回歸二十周年,當年澳門經濟達到巔峰,人均GDP位居世界前列,高達八萬美元,僅排在盧森堡之後。而同是特別行政區的香港同年則社會動盪黑暴橫行,澳門如此生性,很給來澳出席二十周年區慶慶典的國家領導人長臉。但是隨即爆發新冠疫情,影響之下GDP暴跌,人均GDP產值也出現大跌,二○二○年,按年平均匯率計算,澳門名義本地生產總值折合243.34億美元,同比下降55.9%;人均名義本地生產總值折合35,714美元,同比下降56.4%。二○二一年實現回升,人均GDP為4.38萬美元,世界排名在第廿二位的法國之下,廿三位阿聯酋之前。
回到本文開首的問題。正在香港領導抗疫第一線的國家衛健委專家組組長梁萬年指出,疾病和病毒的毒性、危害性;衛生健康系統的抵抗力和能力;公共衛生和社會面的干預措施。這些綜合起來考量,才能討論什麽時候可以回歸到正常生活。
鍾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