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歷史的痕跡
眾所周知,澳門於二〇〇五年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三十一處世界遺產。其實,澳門除了有列入名錄的“澳門歷史城區”,還有許多具有建築藝術價值的文物建築,並且留存至今。今天的我們之所以能看到這些美輪美奐的文物建築,全靠背後有一班富有熱情幹勁的專業人士去保護、修復及活化,其中一個功臣就是張鵲橋。
張鵲橋畢業於建築學,從事澳門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二十餘年,他在其著作《澳門文物建築活化的故事》中分享了他負責處理過的文物建築項目,讓讀者們了解現存的澳門文物建築保護再利用的故事,藉此認識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及困難度,提高對文化遺產保護的關注度。
該書介紹的文物建築有十六座,例如何東圖書館、大三巴哪吒展館、中央圖書館、鄭家大屋等等。作者將全書分為六個章節,設〈修舊如舊,建築真實面貌的呈現〉、〈舊瓶新酒,文物建築的再利用〉、〈以舊為尊,新建築介入舊環境〉、〈古外有古,舊中有舊〉、〈相容相適、小心思見大意義〉及〈文物建築要保護好,合作是正道〉。從每個章節中都可了解文物建築保護的原則,如修復文物建築要在“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前提下進行;修復活化文物建築必須秉持最基本的原則,即真實性、可識別性及可逆性。作者在書的最後部分,總結了他對澳門文物建築保護及再利用的建議,頗具前瞻性,值得借鑒與思考。
作者在書中除了說明每件文物建築的修復及再利用的過程,還帶出他的情感表達,達致理性與感性融合在一起,讓讀者從中感受到作者的心路歷程,也感悟到文物建築的保護實在不易,需要社會大眾共同合作參與。尤其是澳門地小人多,土地資源有限,因而城市的發展與文物建築的修復仍然是現今社會必須面臨的難題,修復一座文物建築,有時候會出現社會公眾反對的聲音,作者指出“修復的意義在於修復本身的過程,它體現了市民對歷史傳統的尊重,以及齊心協力將澳門打造成更有故事的地方的共同意志”,這一點值得我們去實踐,我們生長於澳門,便有責任去守護屬於我們的文化財產。文化遺產不僅能凸顯澳門中西文化共融的獨特性,更能增強凝聚力,提升我們的文化自信。
找一天,帶上這本書,走入這些文物建築裡,好好感受歷史的痕跡。從而,參觀文物建築後,能說出這番話:“生於澳門的我,有幸能在澳門生活。”
一嚿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