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最終傷民
俄烏衝突牽動全球,早前貓科動物國際聯合會的一則聲明讓人們詫異地發現,對俄的制裁竟蔓延到該國的貓身上。回看此輪制裁,俄烏衝突以來,西方國家對俄制裁手段層出不窮,確令人眼花繚亂。
在經濟、金融、能源和科技領域,以美國為首一系列北約國家已開啟對俄制裁,期間,歐美多國更對俄祭出SWIFT這一“金融核武器”。然而,一些西方公司和行業協會的入場,更讓人們看清“藝術無國界”,“體育無關政治”的價值理念,也淪為空談。多個國際體育組織禁俄運動員參賽,迪士尼、華納、索尼暫停在俄上映電影,歐洲歌唱大賽禁俄參賽,歐美國家取消俄羅斯人的藝術展覽、音樂會、芭蕾舞演出……這場針對俄的制裁,毫無疑問已外溢至文體娛領域與平民頭上。
層出不窮的制裁,真的有用嗎?西方對俄制裁了百多次,倘制裁有用,還有現在的烏克蘭危機嗎?倘制裁有用,還有現在的戰況激烈嗎?制裁最終傷害的還是平民、企業,核心就是打壓對方的經濟。
對於歐美推出的一系列制裁措施,俄羅斯此前已“未雨綢繆”,多年來“去美元化”的努力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俄羅斯也採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短期內有望緩解西方制裁帶來的經濟衝擊。但如果制裁長期持續,對俄的經濟影響不容忽視。
俄烏衝突對雙方甚至全球的經濟有多大影響,仍有待觀察,但從這次制裁看,不禁令人反問的是,這些年間美國多少次以五花八門的理由出兵別國?為甚麼美國出兵世人卻無動於衷?
仙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