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旁不語真君子
看朋友下棋,棋盤兩旁刻有類似聯語的文字:“旁觀不語真君子;舉手不回大丈夫。”說到“真君子”,必然有“偽君子”。看來要做一個“真君子”不難,只要看人下棋時,在旁邊站着,不替下棋者“獻策”,不指出其盲點,光是看,默不作聲,能夠做到這一點,你就是“真君子”了。站在棋旁,只要不語便是“真君子”,假如換了另一個位置,不站棋旁,跳上樑上,同樣可以享有“君子”之“美譽”,曰“樑上君子”。樑上君子也不語,比棋旁君子的口閉得更密,幾乎連呼吸都要屏息。只是位置不同,但後者就不是“真君子”了。是甚麼“君子”?無以名狀,只好說他是“僞君子”。
君子,特別是“真君子”,其定義如何?古人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常與“小人”或“野人”對舉。《孟子 · 滕文公上》:“無君子莫治野人,無野人莫養君子。”孟子把“君子”與“小人”(或野人)區分。不過這區分實在相隔太遠了,遠如天與地。不過這些“君子”需要“野人”供養,不得遠“野人”,“野人”就是“小人”。諸葛亮囑咐阿斗:“遠小人,親君子。”阿斗愚頑,而諸葛亮也沒有指點清楚,誰為君子,孰是小人,及後諸葛亮西歸,阿斗這位本是治人的“君子”,結果無野人被他治,也沒有野人、小人供養他,慢慢他便消滅於君子與小人之中,模模糊糊,究竟他是“君子”還是“野人”?從歷史的角度去分析,也沒得到一個正確的答案。
《論語 · 泰伯》,曾子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與?君子人也。”曾子是說:可以把幼小的孤兒和國家的命脈都交付給他,面臨安危存亡的緊要關頭,卻不動搖,這種人,是君子嗎?答案是君子人啊!
不過時代不同,人心險詐,不少徒有君子之表,心裏的一切都是小人所想。世有所謂“君子協定”,也往往為“小人”所推翻,比棋壇觀弈而不語的真君子還不如。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