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回憶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已超過兩年,雖未能突破小城防線,唯給市道帶來一些變化。由於手頭沒有統計數字,未知今時今日的飲食業生意如何,但外賣送上門或供食客自取的食肆委實增添了不少。究竟這是相關行業的應變結果,還是商場發展的規律?不過,它油然勾起我的童年回憶和思鄉情,則是不爭的事實。
在我出生的年代,祖家所在的異鄉,既落後又貧窮,人口稀疏,國民平均收入甚低,市道冷淡,飲食店寥寥無幾,咖啡店亦難逃生意淡薄的厄運。
當年老家的成員有十一人,我排行最小。在男主外、女主內的那些年,家中大小事務,包括去街市買菜、煮飯、洗衣、清潔家居,以及管教子女等重擔,一概堆在慈母身上。在家庭電器仍未普及,煮食一概以燒柴為主要燃料的日子,她獨自一人默默挑起重擔,把家務做得井井有條。她為此付出的心力之大和多,不難想像。
猶記得,當年我家一日三餐都以白飯為主。只是早餐吃得比較隨便,誰有事要提早外出,誰就先食,不必等齊人。午餐和晚餐就不同,必定有湯水,菜式也不只一種。用膳時,大家圍着飯檯,邊食邊聊天,分享各自外出見聞。晚飯後,只要天晴,一家人多會在門口大樹下排排坐乘涼,分享飯後果的同時,繼續吹水,氣氛溫馨,其樂融融。每逢節日,尤其是年三十晚那頓團團圓圓的年夜飯,以及年初二的開年飯,慈母花費的心機和力氣更大,但從來不聞她申訴。如今回想起來,倍覺母愛之偉大,盡在不言中。
獨自來到小城,初時一日兩餐難免到飯店解決。成家立室後,便較喜與老伴在家撑檯腳。平日若老伴與友人外出用膳,不知是否習慣使然,我仍多數選擇在家自煮自食,自由自在。
方 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