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擴就業版圖 疫境自救
統計局公佈的就業調查顯示,去年十一月至今年一月總體失業率為百分之三點二,本地居民失業率為百分之四點二。當中就業不足率呈下降,是否因季節因素而提升了工作量,抑或由就業不足跳入失業大軍,未有詳述探究。
可以肯定的是,失業率創○九年第四季以來新高,新春後就業環境未見改善,卻快將有新一批畢業生投入市場,此際又傳出內地收緊來澳簽註的陰霾下,市場信心涼涼,新增職位更買少見少,就業環境仍然嚴峻。
疫下,當局高度重視就業情況,在“促就業”方面推出多項措施,包括開展帶津培訓、內地名優企業見習計劃、職出前程實習計劃等,舉辦線上線下的行業專場配對會、休閒企業配對會、恆常配對等,並推出一系列就業支援措施,盡最大努力協助本地居民就業。但今年首兩月,僅約五百名居民成功獲聘,與萬二失業大軍相比,情況並不樂觀。
當下居民求職難,針對博彩中介成為失業重災區,去年十二月勞工局共協調休閒企業舉辦七場配對會,聯絡上千人,實際出席僅近四百人。再經兩場面試,最終僅八十八人獲聘。出席率及獲聘率俱低,問題出在哪?是勞方技能、就業心理問題,或資方要求過高?
政府除需要持續推出系列職業配對措施,協助求職者,同時因應產業結構轉型,為未來社會經濟發展所需人才前瞻部署,推出針對性的培訓課程為人資提質。更重要的是,如企業所言,培訓內容需立竿見影,讓學員活學活用,實現增收。
隨着大專院校為應屆畢業生開展新一輪就業活動,預告人資市場將迎來新一批職場新鮮人。面對本地就業市場疲弱,鼓勵畢業生到內地一線城市尋找機會是一途,尤其融入大灣區可為職涯規劃增加無限可能,故當局須擴大內地名優企業見習計劃、職出前程實習計劃名額及範圍。
後疫情時代下,澳門產業結構處轉型期,適者生存、汰弱留強,只有迎合發展,才能“疫”境自救。
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