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8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土地信俗促鄰里互助
當局籲高風險地貨物加強消毒
新聞特搜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3月4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土地信俗促鄰里互助



農曆二月初二是土地寶誕,不少信眾都會上香拜祭。


本澳約有二百個公共土地神壇


每年的土地誕都會表演神功戲


土地誕活動已成為澳門民間節慶之一


    最“貼地”神仙佑澳人平安

    土地信俗促鄰里互助

    每年農曆二月初二是土地誕,主角“土地公”可謂最“貼地”的神仙,光在澳門這個彈丸之地,已有近十所供奉土地的廟宇、約二百個公共土地神壇,家宅和商店門前供奉土地的神位,更是多不勝數。

    澳門作為中華文化根深葉茂的地方,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各地華人將原鄉的土神和信俗帶到澳門,形成歷史悠久、獨特鮮明的土地文化,並以三大土地廟:沙梨頭土地廟、下環街福德祠、雀仔園福德祠為核心,以及分佈全澳約二百個土地神壇為支柱,傳承土地信俗。

    信仰土地神已融入澳門華人的日常生活,土地公的祭祀及神誕慶祝活動更由來已久。沙梨頭土地廟相傳建於明末,殿側牆上的乾隆五十四年(一七八九)石碑,可證建廟至少二百三十年;雀仔園福德祠廟內碑文證實,原舊廟建於清代咸豐年間;下環街福德祠的碑文,更描述了一百五十年前的土地誕盛況。

    列非遺代代傳承

    三座大型土地廟的賀誕活動大致相似,包括上香拜祭、醒獅、神功戲及敬老宴等,皆祈求“土地公”護佑一方平安,街坊鄰里互助和睦,社區熱鬧祥和,賀誕活動已成為澳門民間節慶活動之一。

    本澳三大土地廟於二○一七年成功申報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並於二○二一年正式公佈成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可預期澳門土地信俗將代代傳承與弘揚。

    欲知更多詳情,立即掃碼欣賞。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