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2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澳區代表委員今赴京參“兩會”
廖澤雲:發揮各層面積極性建設深合區
黎世祺:配合國家發展改革教育
何潤生:加快琴澳民生深度融合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3月3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黎世祺:配合國家發展改革教育



黎世祺


教育應培養學生各項綜合素質,以應對未來挑戰。(資料圖片)

    當今人才需具備良好綜合素質

    黎世祺:配合國家發展改革教育

    中國從科技大國到科技強國,路漫漫其修遠兮,當中人才是關鍵。國家正推行對學生減負的“雙減”政策、改變高考招生模式,一直留意有關改革的澳區全國人大代表黎世祺,希望從中找出切合澳門的教育方式,配合國家發展、本地所需培養相關人才。他認為,教育不能只培養學生考試能力,當今人才要具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能力等綜合素質,基礎教育和高校皆要適度改革。

    建強國需創新人才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訂出目標,到二○三五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建成人才強國。黎世祺認為,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科技創新及人才是實現這個目標的關鍵,大灣區規劃綱要就提出通過創新驅動大灣區發展,以及建設教育及人才高地,要把這項工作做好,便要認真研究、出台相關政策。澳門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同時,必須增強自身實力,明確自身定位、特點,發揮應有所長。在教育人才培養方面,真正做到與內地互助、互利。

    教育公平教學提質

    黎世祺是資深的教育工作者,本身是澳門鏡平學校校長,他看待教育要比甚麼行業都優先發展。既然三任行政長官、五年規劃內均堅持“教育興澳、人才建澳”,便要抓着這個重點,落實教育優先發展,同時發展優質教育,對教育進行適度的改革,“國家有咁樣嘅需求,你就唔能夠幾廿年都係咁,要適當做出一啲變革、改革,但點變都好、點樣改都好,應該堅持教育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要真正實現教育公平、提高教學質量”。

    有見近年美國對我國人才、科技等採取壓制手段,國家亦力爭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只能夠走自己中國有特色嘅發展,進行(人才)培養。從國家層面係咁樣,澳門亦可以做這方面相關的培訓工作,而背靠國家,可以通過引入、聘請專家顧問來做相關工作”。

    雙減政策堪澳參考

    國家新形勢新任務下,人才工作尚有不適應的地方,主席習近平曾指出,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還存在“最後一公里”不暢通的問題,人才評價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四唯”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

    黎世祺指出,國家去年七月推出“雙減”政策,即減少學生課業負擔、減少課後培訓的負擔及壓力,有關政策規模大,值得澳門研究參考。內地正改變高校招生“一試定終身”的模式,澳門教育界也在觀察。他指出,“高考就一次,考得唔好,十幾年嘅努力就冇咗,所以大家會非常重視結果,反而更加重要嘅過程,往往忽略咗”。

    一項內地機構的調查結果顯示,全國數以千計的狀元中,無一是大科學家、大文學家、大哲學家,令人反思現今的育人模式是否有利社會發展?,“淨係培養考試能力,但係考試之外,實際上嗰個過程,同人嘅特長、人嘅品格啊,係好重要”。

    多元評核方向正確

    黎世祺表示,澳門教青局本學年已要求基礎教育學校全面推行學生多元評核,按照二十一世紀人才素養,能夠用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協作能力、批判性能力等。若在平時的評核重視,對學生將來成長、培養出不同素質的青年有幫助。他認同多元評核方向正確,人才培養模式要改變,但問題真正讓多元評核發揮效用,現在只是開頭,到真正產生大作用,尚要社會、家長、學校共同努力,更新觀念。亦建議澳門高考或保送生考試,堅持面試筆試相結合,“平時成績、考試成績兩方面都要進行考察,咁你挑選人才培養人才,就相對會到位一啲啦”。

    教育模式在變中,近年相當重視的愛國教育也在更新觀念。防疫常態化,學生已減少或取消到內地交流學習,黎世祺坦言,“實事求是,少咗肯定受影響,交流、考察,本身就係一種體驗教育”。他指,現時採用線上線下結合形式甚為創新,舉例去年粵港澳大灣區姊妹學校,在廣州舉辦了一場關於中華詩詞的比賽,用線上形式進行,做節目後上傳去內地參加。雖然感受性質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減少,但也可通過其他方式提高教育效果。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