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6版:要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長江口二號古船考古滬啟動
世界首創技術打撈古船
滬老年舞蹈隊八人染疫
科技強國
兩會聚焦經濟增長目標
陝查“鐵籠女”事件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3月3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長江口二號古船考古滬啟動



海試現場


同治年製綠釉杯底


二○一八年出水文物

    長江口二號古船考古滬啟動

    “長江口二號”古船考古與文物保護項目二日在上海正式啟動,揭開該古船自發現後塵封了近八年的神秘面紗。這是繼粵宋代“南海一號”沉船之後,中國水下考古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發現,是目前國內乃至世界上發現體量最大、保存最為完整、預計船載文物數量巨大的古代木質沉船之一,是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為“海上絲綢之路”和長江“黃金水道”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實證。(上海二日電)

    本報特約記者  謝震霖  報道

    水下考古技術突破

    上海,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地和重要口岸之一,在這繁忙的航線上和複雜的水域裡,埋藏有不計其數的水下遺珍和未解之謎。

    二○一五年,上海市文物局組織在長江口崇明橫沙水域開展重點水下考古調查時,通過聲納掃測等技術發現了一艘保存較為完整的鐵質古船,考古編號為“長江口一號”。隨後考古人員擴大掃測和探摸範圍,又在該古船北部發現另一艘體量較大、保存完整的木質古船,考古編號為“長江口二號”。

    據悉,“長江口二號”古船的水下考古工作已在零能見度的環境下取得了關鍵性技術突破和成果,對全球開展河口海岸複雜渾水水域的水下考古研究提供了新方法,開闢了新思路,樹立了世界渾水水下考古技術的新標桿,是中國水下考古邁入世界一流水平的重要標誌之一。

    出水文物類多量大

    經過六年多水下考古調查勘探,初步探明了“長江口二號”古船為木質帆船,確認年代為清代同治時期(公元一八六二至一八七五年),所在水域水深八至十米,船體埋藏於五點五米深的淤泥中,橫向左傾約二十七度。古船殘長約三十八點五米、殘寬約七點八米,已探明有三十一個艙室。古船上部的尖艏、攬樁、主桅桿、左右舷、上甲板等結構完整。古船船型疑似為明清時期在上海水上運輸廣為使用的平底沙船。

    考古人員小範圍地清理後,均發現艙內有碼放整齊的景德鎮窯瓷器等精美文物,已經出水完整或可修復的文物種類多、數量大。另外,在船體及周圍還出土了紫砂器、越南產水煙罐、木質水桶殘件、桅桿等大量文物。二○二一年七至九月,清理出了前幾次調查未發現的元代瓷器和高六十厘米完整的豆青釉青花大瓶等大型整器。特別是古船中部分出水瓷器底書“同治年製”款,為古船的斷代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具有重要研究價值

    “長江口二號”古船為“一帶一路”、“海洋強國”和長江文化的建設充實了重要內涵,為“海上絲綢之路”聯合申遺增添了重要砝碼。“長江口二號”古船是近代上海作為東亞乃至世界貿易和航運中心的實物見證。古船保存完整,船載文物豐富,對中國乃至世界的造船史、科技史、海交史、陶瓷史、經濟史等學科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價值。

    (本文圖片由上海市文物局提供)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