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亦假時假亦真
——談《一秒鐘》(下)
電影本是虛假,人生才是真實;《一秒鐘》巧妙運用真假之法,拍出“真亦假時假亦真”的感情,讓人感慨。
張譯飾演主角,為了看失散八年的女兒在“新聞簡報”中現身一秒鐘,毅然逃獄到大漠小鎮戲院,幾經艱辛最後看到了。然而,這真是他女兒嗎?已經失散八年,樣貌已不同。最後看到,其實已不知是真還是假,但不再重要,他總算達成心願,彌補親情的遺憾。
另一場戲,張譯與劉浩存為了一捲菲林而在沙漠上互相追逐,幸得好人接載,期間劉浩存假說張譯是壞父親,為了女人拋妻棄子,以騙取司機同情。她看起來胡說八道,但邊說邊流淚,情感真實,後來得知是她真實經歷。真與假之間,有時難以分辨。
故事是人與電影的關係,小鎮中人人愛看戲,因菲林壞了而作出補救,一切因電影而起。在這核心內容上,再銜接上述兩段戲,襯托出真與假、戲劇與人生的主題。影片後段,男主角行蹤被民兵發現,雙方在戲院內追逐打鬥,當中一個鏡頭,民兵站在舞台上,後面有聚焦燈照射強光,猶如電影銀幕,這鏡頭仿如暗喻,道出整個故事根本是一場鬧劇,主角因為文革而進入勞改營,父女從此相隔,女兒後來意外死亡,父親只能在銀幕上看一秒鐘的女兒,也不知是否真女兒。人生如戲,一齣荒謬的人生戲劇,看似虛假,卻真事真情。因此,片中採取真與假交替的手法,實際控訴時代。
這真與假關係,具有“以假入真”的感情投入。一個失去女兒,一個失去父親,在追追鬧鬧下逐步建立仿如父女般的感情。他為她出面打架,她為他保留被捕前的信物,簡單的表現,散發親情般的緊密關係。兩人投入沒有血緣的親情,以假當真,同樣彌補親情遺憾。
《一秒鐘》是張藝謀繼《歸來》之後最好的作品,以小看大,從親情折射出時代,沉哀無奈。
lhaio@yahoo.com.hk
小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