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D04版:學生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心藏禮儀 肩擔傳承
印象 · 日出
阿爾卑斯山的星空
人生——讀《你要去相信,沒有到不了的明天》有感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3月1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心藏禮儀 肩擔傳承

羅 悅 澳大附校 中五

    心藏禮儀  肩擔傳承

    古時孔融讓梨,不學禮,無以立。禮,始於周公,成於孔子,盛於董仲舒,貫穿中華上下五千年。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禮儀,是一個體乃至一國之家的道德風尚和文化修養的反映。禮與儀各有其意,一賦德於內,一行諸於外。荀子云:“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禮儀的實現是由行動構成的,而不是由文字。我們究竟要以什麼樣的語言、行動、精神風貌、道德水準去交接人類文明的接力棒呢?

    隨着時代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更顯禮儀之邦的風範。當我們穿梭在城市的每個角落,總會看見為老弱病殘所設置的愛心座位,馬路上隨處可見禮貌招呼的過路人,校園中也會有師生們之間的友好謙讓……這些都是我們的禮儀體現。中華文化綿延千年,在交往過程中常注重以和為貴,是實實在在做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一禮的。

    記得有一次,我因扭傷了腳還沒來得及去醫院包紮,就如常人般上了公交車。車內擁擁擠擠,我的腳傷雖不明顯,卻也疼痛難忍,於是在看見一個空着的愛心座時,便心中大喜,坐了下去。還沒等椅子坐熱,便上來了一位老人家,還沒等我詢問是否要讓座時,這位老人便出口諷刺:“現在的年輕人就是沒有禮貌,看着有空位就去搶,也不看看是誰才能坐這些座位?”我心中一驚,他不會是在說我吧?是,我確實是年輕人,但我也的確是有困難才坐下的呀,老弱病殘中我可是佔了四分之三呢!於是便賭氣的繼續坐在座位上,我們誰也沒有謙讓誰。

    可後來仔細想想,在那一次小插曲中,究竟是誰遵守了禮儀。我思來想去,如果當時我能站起來禮貌地回應他,詢問是否需要幫助,那我們是否就不會不歡而散了呢?如果這位老人家一開始便能禮貌地詢問我是否可以讓座時,那這次小插曲是否就不會發生了呢?

    後來,在遇見又一次相同的情形時,我汲取了教訓,在老人家開口前,我禮貌地詢問了他是否需要讓座,而老人家注意到了我的傷勢,擺襬手說了聲謝謝,你坐吧。於是我們大家都會心的笑了。看來,懂禮貌行禮儀的力量還是十分強大的。

    流光一瞬,華表千年。生命的歷程就像是寫在水上的文字,順流而下,想回頭尋找時總是失去了痕跡。隨着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我們逐漸與世界接軌,卻也常常容易忽略了我們的根本。而禮儀是一個人立足的根本條件,一個人若不懂禮儀,就會像樹木沒有了根,無法生存。有傳統禮儀的深厚底蘊作為基石,才會成就我們如今輝煌燦爛的文化。心藏禮儀,肩擔傳承。禮儀不會是躺在櫥窗裡的展品,也並非束之高閣的技藝絕活,它是我們每個人文化自信的必須,更是繁榮昌盛的根蒂與力量。

    羅 悅  澳大附校  中五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