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9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當局籲觀音開庫嚴防火防疫
觀音堂續辦觀音開庫
團體倡建水塘北步行系統
大腸癌篩查計劃即起預約
今續嚴寒最低七度
托兒所八童集體胃腸炎
托所六幼童染流感
(新聞小語)各方支援 避免重複家暴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2月24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新聞小語)各方支援 避免重複家暴

夏 耘

    各方支援   避免重複家暴

    近日一名有家暴前科的母親疑因瑣事,以晾衫竹毆打八歲兒子背部,兒子上課時因傷口疼痛而求助學校醫務處方揭發事件。事件背後因由,有待當局細查。近年涉嫌過度體罰導致兒童身心受創的案件漸多,家長應要深思體罰是否就是管教、懲戒的唯一辦法?它能否解決一時問題,抑或帶來更多長期不能化解的問題?

    疫情肆虐兩年多,受防疫、網課限制,一家人共處的時間較疫前明顯增加,容易或因家庭瑣碎事、子女教育、經濟收入等問題,衍生家庭矛盾和糾紛,甚至發生家暴。聯合國有調查指出,全球許多國家採取隔離措施期間,或導致家暴事件上升。

    今次警方公佈案件中,涉案母親有家暴前科,且在候審期間,理應曾接受當局介入及跟進,有過警誡以至防範措施,但為何不幸事件重複發生?當局應否檢討相關的個案跟進機制,確保跟進工作持續有效。在該案中,稚童疑長期遭體罰至多處瘀傷,最終因痛楚難忍方揭發事件。若是選擇繼續啞忍,或招致更嚴重悲劇。幼童遇上暴力事件,往往因害怕等原因而啞忍,因此校方及輔導員必須時常留意學生平日舉止有否異常,以便及時揭發隱性家暴事件。

    多年來,“家暴法”的成功立案率不高,尤其“施虐者候審期再施虐”等情況一再發生,不容忽視。從另一角度看,不少人對家暴行為認知有限,以為“棒下出孝兒”天經地義。但家長一怒之下對子女施以暴力,用粗暴方式宣洩情緒,以為父母展現威權,才可令子女收歛、糾錯。不論是否違法,肯定會令子女留下無法磨滅的心理陰影,影響親子感情,甚至其個人心理建構及家教觀念,影響終身以至再下一輩的成長。

    法律是道德的最後底線,每宗家暴案件都有各自的背後成因,法律無疑具阻嚇施暴者的作用。但如何能有效挽救受害者、挽回一個健康家庭,向社會廣泛傳達正面的幸福家庭理念,及早察覺並協助有危機家庭解決疑難,助其走出逆境,需要當局及各界多方支援,方能共築有效保護網。

    夏  耘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