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5版:要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海關總署:停食雅培部分奶粉
莞塌天橋五車被壓
央行暫緩取現超五萬需登記
南方為何持續濕冷?
最高檢加強人格權保護
跨境電商進口商品清單調整
(社論)尼克松訪華的歷史啟示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2月22日 星期
 
3上一篇  
  放大 縮小 默认        

(社論)尼克松訪華的歷史啟示

    尼克松訪華的歷史啟示

    五十年前一次“跨越太平洋的握手”,結束了中美二十多年的隔絕,改變了兩國關係的軌道,也徹底地改變了二戰之後的格局,甚至對今天世界政治格局都有莫大的影響。

    一九七二年二月廿一日,美國總統尼克松抵達北京,周恩來總理到機場歡迎,兩國領導人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在其後一周,毛澤東主席會見了尼克松,周恩來與尼克松會談。二月二十八日,中美在上海發表了《聯合公報》(又稱《上海公報》),宣佈中美兩國關係走向正常化。《上海公報》是中美發表的第一個聯合公報,由此確立了兩國發展相互關係應遵循的原則,特別是一個中國原則。

    尼克松訪華是一個歷史性事件。尼克松後來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充滿深情地寫道,他當年是懷着一種忐忑不安的心情踏上北京之旅,並沒有足夠的把握,到底應該如何面對中國的領導人,面對這樣一個神秘的東方大國。通過在華一個星期的行程,他不僅對這個國家有所了解,而且他相信中美兩國領導人跨越太平洋的握手,代表了世界合作、和平的新力量。

    回顧五十年前那場“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啟示良多,精髓在於順應時代需要而超越現實矛盾。美國有句政治諺語:政客總是看重他們所服務的任期,政治家看重的則是他們所處的時代。彼時,尼克松是帶有強硬反共標簽的政治人物,當選總統也是以國內右翼保守勢力為重要政治支撐。面對現實矛盾尖銳對立但又極其重要的美中關係,作為美國對外政策最高決策者的尼克松,面臨着二選一的戰略抉擇:是順應時代潮流優先,還是任期政治至上。顯然,尼克松及其執政團隊作出了政治家而非政客的選擇。

    一九七二年尼克松訪華之前,中美在朝鮮戰場、越南戰場、台灣海峽,數次兵戎相見,是所謂的宿敵。但是兩國領導人的戰略眼光,完全超越現實矛盾。自一九七二年中美打開正常交往大門以來,兩國關係雖然歷經波折,但總體保持穩定,這給兩國人民帶來越來越多可見、可觸、可獲得的實際利益。今天中美已是世界上第二和第一大經濟體,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夥伴。冷戰結束三十年,世界的穩定和發展,其實與中美的合作進程有非常重要的關係。

    當前,中美關係再次站在一個歷史性的十字路口。中國無意挑戰美國的地位,與美國對抗,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美元首會晤中所說:“地球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各自和共同發展。”現在的華盛頓決策者們亟須從歷史潮流的角度認識中美關係。他們再次面臨“尼克松式”的戰略抉擇:是站在政治家的高度選擇順應時代潮流而超越現實矛盾,還是站在政客的角度,為了任期政治的需要而跳進現實矛盾的陷阱?希望他們能像當年的尼克松一樣,有超越時代的智慧、擔當和勇氣。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