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之憂甚於疫情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最新統計資料顯示,截至北京時間二月二十日十二時,全球感染新冠病毒累計死亡病例接近五百九十萬。當人們對這一數字不勝唏噓之際,近日一份來自聯合國的環境報告或許令人更加不安。
報告指出,農藥、塑膠和電子廢物造成的污染正導致每年至少有九百萬人過早死亡。其中特別提到“永久化學物質”的影響,這些物質被發現與癌症有關,例如多氟烷基和全氟烷基這些人造物質用於製造不黏鍋等家用產品。
瑞典斯德哥爾摩復原力中心也在本月中旬發表研究報告指出,目前市面上存在約三十五萬種不同的人造化學製品,其中一大部分最終留在環境中。
科學家首度斷定,全球人造化學製品與塑膠廢棄物已經大幅超越人類或地球所能承受的安全限度,亟需限制生產。“一些化學製品會干擾荷爾蒙系統,擾亂野生動物的生長、新陳代謝和繁殖。”
然而,人們對於環境污染這一無形殺手的關注度及採取應對措施的積極程度遠不及新冠疫情。科學家直言,迄今為止的回收行動成果平平。當前全球塑膠回收量不到一成,但產量自二○○○年以來已翻倍。
問題絕不限於回收行動的疲弱,行政當局及科研機構應利用自身掌握的資源採取更負責任的舉措,例如重新評估日常生活用品的安全指標。聯合國環境報告亦呼籲,“立即採取雄心勃勃的行動”,保護人們享有清潔、健康和可持續環境權。
加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