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4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虹光軒新址拓多元服務
學員冀外出就業展才能
愛心之友為癌患釋疑新冠疫苗
生命可貴莫輕生
代位繼承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2月21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生命可貴莫輕生

本報記者 逸言

    家校關顧陪伴  主動傾訴宣洩

    生命可貴莫輕生

    近期,涉及自殺而不幸身亡的事件多發,當中不乏只有二十餘歲的年輕人。自殺成因眾多,比如經濟壓力、長期病患以至感情和學習問題等,政府以至民間社團等必須正視和合作,共同努力做好預防自殺工作。

    去年三季卅八自殺亡

    保安司司長辦公室統計數據顯示,去年首三季,涉及自殺身亡個案共錄得三十八宗,包括廿三男十五女。其中以三十五至四十四歲、四十五至五十四歲年齡層佔最多,各錄得九宗,包括六男三女,以及八男一女,上述兩者男性佔多數;其次是五十五至六十四歲年齡層,共錄得七宗,包括三男四女。

    企圖自殺青少佔比重

    同一時期,涉企圖自殺個案共錄得一百三十九宗,包括四十三男九十六女。其中以十五至二十四歲年齡層佔最多,共錄得四十六宗,包括十五男三十一女;其次是二十五至三十四歲年齡層,共錄得二十八宗,包括十一男十七女;以及五至十四歲年齡層,共錄得二十宗,包括五男十五女。

    疫下壓力大必須正視

    綜觀上述數據,女性企圖自殺人數是男性兩倍多。值得注意的是,在五至十四歲年齡層企圖自殺人數也不少,此等年齡正值花季之年,惟竟然選擇做“傻事”,令人憂慮和驚訝。現今不少人在溫室中長大,成長過程中鮮有面對失敗,或多或少令部分人的抗壓能力低下,加上面對升學或就業種種壓力,是故稍遇挫折便不懂處理。

    對此,家長及學校責無旁貸。作為家長就算平日工作多忙,也應多抽空陪伴孩子,進行親子活動,不能單以物質作為不能陪伴的補償;學校宜加強培訓青少年的溝通技巧,多舉辦與青少年成長有關的討論活動,由老師和社工與青少年分享成長經歷及問題等,提供更多宣洩渠道。

    同時,本澳屬於高消費地區,卻非人人高收入,一些低收人士、貧困及有長期病患的家庭,面對各種經濟和生活壓力,加上在疫情持續影響下,更是“百上加斤”,容易觸發負面情緒,若未能及時疏導及支援,有人便選擇輕生。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在二○一九年全球有超過七十萬人自殺身亡,即每一百人中就有一人死亡,自殺已屬於嚴重的公共安全問題,部分人的自殺行為並非單純“想死”,若能及時給予關注、同理和適度陪伴支持,相信自殺行為可預防。任何人若有情緒支援需要,可致電澳門明愛生命熱線二八五二·五二二二,或社會工作局輔導熱線二八二六·一一二六,尋求傾訴與所需協助。

    本報記者  逸言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