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保澳供水宜惜水資源
內地水利部門連續兩年評估這個冬春交界的水情較常年偏枯,珠江河口鹹潮上溯將較常年嚴重。內地部門想方設法,兄弟省市配合付出,保障珠澳兩地供水安全。淡水資源來之不易,居民應身體力行,節約用水。
在澳只要打開水龍頭,便有源源不絕的淡水,以為理所當然,其實背後全賴有內地的支持,在抗旱保水下了大量工夫,確保淡水持續供澳,澳門居民用水安全。澳門三面環海,沒有河流,淡水資源近乎零,九成八以上的淡水依靠內地供應。目前本澳用水水源主要來自磨刀門水道。近期受潮汐影響,珠江河口鹹潮加劇。昨日適逢農曆十五天文大潮,鹹潮上溯珠澳取水點磨刀門水道,廣昌、掛定角兩泵站須暫停抽水,雖不影響對珠澳兩地的正常供水,但值得人們警醒:鹹潮威脅還在,尤須節約用水。
回歸後好幾年,每逢冬春之交,澳人總受鹹潮之苦,自來水“鹹”不堪言,樽裝水被搶購。其後因中央的支持及關顧,以及在國家水務部門的協助下,透過提前部署,綜合調度、“壓鹹補淡”,穩定了對澳供水。日子久了,鹹潮漸被遺忘,節水亦隨之被忽視。
為長遠保障本澳供水的穩定性,特區政府早在十年前已開始規劃各項內地對本澳供水設施的工程,時至今日,已形成澳門半島和離島雙核心的供水佈局。內地和本澳不斷推動水利建設,包括一四年落成的竹銀水庫,一九年落成的第四條原水管道,二○年完成的平崗廣昌原水供應保障工程,以及二一年建成的石排灣水廠等。規模龐大的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預計明年建成,保障珠澳長遠用水之需。本澳目前平均每日用水量為二十三萬立方米;疫情下,商業用水減少,居家用水增多。隨着新城填海區的發展,以及疫後穩定,未來各行各業復甦,訪澳旅客數字上升,預料用水量將持續增加。當局宜未雨綢繆,進一步完善本澳未來用水規劃,加大推廣珍惜用水,逐步提升居民節約意識。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