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引澳人才提灣區仲裁水平
【本報記者廣州十四日電】廣東為提升粵港澳大灣區仲裁服務國際化水平,近年不斷引入港澳及境外優秀仲裁服務人才。比如珠海國際仲裁院在冊仲裁員覆蓋廿三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有六十四名澳門仲裁員,成為內地澳門仲裁員最多的機構。
整合粵港澳資源
仲裁是國際通行的糾紛解決方式,近年成為廣東法治創新重要手段。去年以來粵港澳大灣區的仲裁機構不斷加強“軟聯通”建設,發揮跨境仲裁合作平台集聚作用,積極推進與港澳規則銜接,有效提升大灣區仲裁工作專業化和國際化水平,促進發揮仲裁在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中的積極作用。
一方面,廣東加強粵港澳大灣區仲裁機構的整合資源,積極為境內外當事人提供優質高效專業的仲裁服務。廣州仲裁委員會推廣互聯網仲裁的“廣州標準”以及南沙國際仲裁中心仲裁條款。去年受理約定南沙國際仲裁中心仲裁條款(三套庭審模式)的案件,比二○二○年大幅增加超過三倍。
深圳國際仲裁院與深圳證券交易所建立全國第一個證券仲裁中心——中國(深圳)證券仲裁中心。此外,珠海國際仲裁院建設全國首個互聯網金融仲裁平台,實現線下糾紛線上解決,截至去年底累計辦理六千七百多宗線上仲裁案件。
二是提升粵港澳大灣區仲裁服務國際化水平,不斷引入港澳及境外優秀仲裁服務人才。其中在去年九月,全國第一批總共七名的港澳籍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員在廣州南沙獲續聘。
在深圳,截至去年底,深圳國際仲裁院在冊仲裁員來源覆蓋七十七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境外仲裁員人數佔比達百分之四十一,基本實現“一帶一路”國家的全覆蓋。
三是健全仲裁聯盟工作機制。《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提出,要逐步構建民商事規則銜接澳門、接軌國際的制度體系,建立完善國際商事審判、仲裁、調解等多元化商事糾紛解決機制。
出台深合區方案
在廣州的“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將加快南沙國際仲裁中心建設,健全粵港澳大灣區仲裁聯盟工作機制。粵港澳大灣區仲裁聯盟去年十一月發佈《珠海國際仲裁院服務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實施方案》,用以指引合作區仲裁活動中如何適用內地或澳門法律解決民商事爭議,同時評選出“二○二一年度十大經典案(事)例”,涵蓋“共建跨境仲裁平台,創新珠澳合作機制”等案例或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