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先行破電動車充電困局
政府將資助逾十二年車齡的舊電單車更換電動電單車,並計劃收緊在用電單車尾氣排放限值,加快淘汰高污染老舊電單車,鼓勵採用零排放的車輛。減少能耗,降低污染,使用新能源車是大勢所趨,但在燃油車佔主導的小城,除了購車資助,還須規劃和理順眾多配套及使用的實際問題。
引入零排放電動車,是改善城市空氣污染的有效手段。澳門彈丸之地,相比其他地方更適合使用電動車,尤其是近年電動車續航力顯著改善,電動電單車的充電模式也有所轉變。資料顯示,不少品牌電動電單車一次充電,理論上夠用三、四天至一星期。電動車經多年發展,性能不輸燃油車,售價亦較過去下降,但充電問題仍是一大死結,也是導致本澳電動電單車所佔比例極低的原因。尤其是一些日常使用率高、往返路程較長的電單車使用者,更擔心隨時行至半路無電,要到處尋找充電或換電點。
電動電單車由過去連車充電發展到近年可拆卸電池充電,但現時本澳只有兩個電動電單車充電樁,受居住環境所限,且設置充電樁涉及眾多法律問題。可拆卸式電池的電動電單車是另一選擇,相關品牌電動車只賣車不賣電池,購車者日後每次到相關換電櫃付費換電,好處是時間短,不用等候充電時間。但是本澳市面在售的多個電動電單車品牌中,只有少數品牌可使用換電櫃,加上設立換電櫃成本高,有多少廠商願意投入澳門市場頓成疑問。部分駕駛者認為電動車不用入油也是一筆“補貼”,但換電變相每次要付費,認為買車同時買電池,自己拿回家或到有條件的地點充電更符合使用需要。
燃油車油站多、入油時間短是其一大優勢。想要打破電動車充電的困局,配套先行,有必要進一步思考相關充電模式在澳門操作的可行性,究竟是租用電池便捷,還是自行充電划算,不同駕駛者的接受程度不同。要推廣普及電能車,政府還需更多規劃和政策推動,兼顧不同駕駛者的需要,打破充電換電難的困局。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