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易播毒 嚴管保民安
走私食材問題由來已久,小至個人夾藏雞、豬肉等返澳自用;大至有組織成批偷運,有“物流”有“分銷”,暗地供應食肆,過去也曾被海關搗破。從內地走私食材回澳成因很簡單,皆因珠澳兩地鮮活食品價格存在較大差距,有居民或為減輕生活壓力;亦有人利字當頭,有組織走私以牟取暴利。
過去一段時間,對偷運鮮活食材返澳存在爭議。成批走私為牟利,違法亂紀,必然無人支持。但對於北上“買餸”,為幫補家計小量買返澳自用的,有人認為不應管得太嚴;更甚者,有論調認為當局扣留阿婆阿嬸的餸菜是矯枉過正,更認為小量自用不屬“走私”,批評兩地菜價落差太大,影響低收入人士的生活。
問題在未經檢驗檢疫的食品進入本澳,除來源和途徑不明,最大問題存在衛生安全的風險,如變質、寄生蟲和傳染病等。尤其近兩年新冠疫情從未停息,內地多次在冷鏈食品包裝,甚至是外國郵寄件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對於未經正常途徑入口或檢疫的食品,必須提高警惕。
猶記得一月中旬,中山和珠海爆發新一波新冠疫情,初步判定是郵寄品惹的禍。在聯防聯控機制下,珠澳通關收緊,本澳跨境生被逼停課,本地聚餐等活動全部暫停,影響整體經濟民生,茲事體大。病毒能附在物品外包裝,故走私未經檢疫鮮活食品入澳,風險極高,不管有沒有組織、小量大量、為生活或牟利,都是不法之舉,最嚴重是危害公共衛生,實不可踰越紅線。
面對走私食品問題,海關等執法部門把好關,責無旁貸。業界和居民守好本份,店舖勿貪圖短利,收集走私鮮活食材;居民也要守法,北上購物時要注意能帶返澳與否,切勿貪便宜而觸法;未經檢疫的鮮活或冷鏈食品偷帶回澳,一個缺口、一次疏失,或形成播毒源頭,得來不易的抗疫成果恐毀於一旦,勿掉以輕心。當局也要積極向北上的居民宣傳,甚麼可帶甚麼不能帶,讓居民心中有底,依規守法。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