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2版:視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MIPAF 2021:身體藝術中的影像
讀清人書法絕句
迎春圖
春遊晚歸
成長的關鍵詞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2月8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MIPAF 2021:身體藝術中的影像

吳方洲


Animal Affair of Being MJ Lee(韓國) 創作自述:我目睹了親人的死亡,也親身經歷了瀕臨死亡的經歷。我經歷了這兩種強烈的體驗。作品以鏡子將我的身體作為表演媒介,我試圖同時表現肉體自我的不穩定和靈魂的沉重負擔,身體不可避免的死亡和腐爛的局限和軟弱,以及此刻生死之間的心理鬥爭。


燈塔(地點:昆明西南驛)和麗斌(昆明) 創作自述:在白晝和黑夜交替的黄昏時分,在昆明西南驛小區二十一樓天台上,七支手電筒依次捆縛於魚竿上,漸次打開電筒,同時漸次升高魚竿至七點二米,照亮城市夜空,與澳門燈塔遙相呼應,為疫情之中的人類祈福。


日常測量:你我 唐維晨(昆明) 創作自述:你賦予我全部,包括時間,氣味,聲音,標籤,重量,滲透我的身體,填滿我的日常,此時此刻此地剝離,我全部歸還你。(“你”可以是今天、明天,是觀看者,是社會,是輿論,而剝離這些的我,是誰?)


方艙2020——第730日 炭嘆(武漢 )/ 龍淼淵(深圳) 創作自述: 二○二○年一月二十三日,武漢封城了。因為一艘名為“方艙2020”的宇宙飛船突如其來地降落在地球。二○二二年一月二十二日,是這艘飛船在地球上停留的第七百三十日,這個表演將一棟大樓的天台轉化為時間機器。《方艙2020》系列作品在時間中不斷“生長”,每次演出都因不同的地點和際遇生發出新的


對話 李鈺君(澳門) 創作自述:演出場地的內部與外部空間作出反轉,在外還是在內?就像每個人自己與內心世界的對話,產生連結,傾聽內心的聲音。

    MIPAF 2021:身體藝術中的影像

    澳門藝術團體“牛房倉庫”舉辦的“MIPAF澳門國際現場藝術”已是第十六屆。因受疫情影響,活動調整為沒那麼“國際”化,同時也被迫改為Part1和Part2,分兩次進行,惜藝術家之一和麗斌無法親臨澳門,改為在昆明以現場直播方式和澳門觀眾交流。本屆主題為“身體藝術中的影像”,邀請五位組藝術家創作現場作品。MJ  Lee(韓國)、李鈺君(澳門)、和麗斌(昆明)、唐維晨(昆明)、炭嘆(武漢)/龍淼淵(深圳)。藉此活動讓藝術家利用澳門特有的中西文化氛圍進行更多的實驗創作。活動由澳門基金會贊助。

    我們並非擁有身體,我們只是“身體性”地存在着。——海德格爾

    媒介是人的延伸,充斥着無限虛擬符號的世界是人構築的人“二次軀體”的集中體現,是對人類本體的強化、延展與壯大;而另一個層面,人的身體也被忽視和壓抑,身體似乎成了一個道具,無聲地承載着一個身體本身並不寓居其中的世界。身體力行的感悟,是對世界不可或缺的認知方式,先驗自我還原到身體的覺知上,應用身體內蘊含的信息將身體本身成為媒介,無時無刻不在同世界交互大量訊息,作為用身體為媒介進行創作的藝術,即是藝術家個體所抱持的某種關於世界之“像”的直接反映。

    藝術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形態,這種意識形態的功能即在於它對現實意識形態的背離。身體藝術中的影像是在用身體進行言說的語言中的圖像式呈現,語言存在於圖像背後,身體藝術中的影像的呈現正是這種被無意識壓抑的語言的真實表達,身體覺知的深處存在着任何理智反思無法達到的主體與客體,及精神與物質。當藝術家選擇以身體為媒介進行創作,他們的身體在此時重新“成為身體”,即,我身即我在。

    人通過鏡像開啟了對自身的初步認知,身體藝術的影像也成為這樣的“鏡像”,這個像使我們整個身體向我們呈現了這個世界對於“自我”的視覺盲區。人看見自我,那種身體與世界交互入侵的交織被打破,我不再是世界的一部分,而是一個可以獨立存在的意識主體,我便可以重新看待這個世界。善於觀看的人,終將發現那個被觀看的自己。藝術的真實使命不在於為觀看者提供“真實的幻覺”,而是應該讓人意識到這個世界的虛無。這種鏡像式的隱喻是身體藝術中的影像產生的直接作用和影響,超越了所有闡釋和敘述。

    如我們所知,如我們所看見。

     策展人  吳方洲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