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渡話今昔
曠日持久的新冠疫情,衍生出不少奇聞怪事。
話說偶然看到報章報道中有關偷渡的新聞,原因竟是偷渡者要來澳消遣,為規避檢疫,不惜花費萬金坐大飛偷渡入境。這些消息引人發噱,但令筆者回想起當年……
話說四十多年前的上世紀七十年代,筆者高中畢業後,到離島路環當鄉村教師,而路環這個名副其實的小漁村,與內地橫琴島只一水之隔,當年本人就曾親眼目睹偷渡情景。一些偷渡者在晚間潮退時,從對岸橫琴徒步涉水走過泥潭,他們渾身濕透,赤足爬上岸邊後慌忙逃逸,大多是逃往山間藏匿,待天亮後由接頭人帶往澳門投親。這些偷渡者冒着生命危險偷渡入境,目的為尋求謀生之路,那段艱苦歲月所發生的人與事,筆者一直深印腦海,相信對年長一輩的澳門人並不陌生。
除此以外,筆者還記得當年的橫琴對岸全是荒山野嶺,基本無甚建築物,但遠處山上豎立着一塊石碑,上書“風景這邊獨好”六個字,這可是毛主席詞句呢,內容在當年而言實覺有點諷剌意味。但今天的橫琴島確真說得上是“風景這邊獨好”,每次走在路環海邊眺望對岸,都讓人不得不驚歎橫琴的發展一日千里,舊貌換新顏。由此比對祖國人民的今昔生活,真可說是苦盡甘來,還可稱為“金”來,錢多到要偷渡來澳消遣,真是一大笑話。
說到偷渡,還有一詞謂“屈蛇”,曾有從內地移居來澳的朋友對此詞意表示不解,筆者專門查找一下,解釋如下:粵語“屈蛇”,是指在很小的地方很多人擠在一起,以前的偷渡者坐船往港匿藏在小艇裏頭,屈有捲在一起的意思,而蛇的身體很柔軟,容易屈起來,由此衍生出偷渡在港澳俗稱“屈蛇”。
“屈蛇”一詞較多用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那些年澳門經濟不景,百業蕭條,居民就業困難,偷渡往香港謀生是一條出路,因此那時偷渡情況相當普遍,從屈蛇一事亦反映出港澳兩地生活環境的差距。
時移世易,回歸後的澳門,經濟騰飛,換了人間,可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昔日出外謀生的澳門老一輩居民,近年都想方設法做回澳門人,不禁令人慨嘆滄桑巨變,無人能預見,感恩國家日益富強,惠及港澳特區,人們都能過上安穩幸福的生活。
古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