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國行動計劃”蓄意栽贓
當地時間一月二十日,美國聯邦檢察官提出撤銷美政府對麻省理工學院知名華裔教授陳剛所謂“通中”指控的動議,獲得聯邦地區法院批准。美媒稱,這是美國政府所謂“中國行動計劃”遭遇的“最尷尬挫敗”。
去年一月,陳剛教授在位於馬薩諸塞州的家中被捕。美方指控他在申請美國能源部撥款時,沒有披露與中國一所高校的合作關係。但是,這一指控明顯是惡意栽贓。麻省理工學院校長拉斐爾·萊夫在一份公開信中澄清,該校與中國夥伴高校的合作與經費往來並非陳剛的個人行為,而是校方行為。學校上百名教職員工簽署公開信表達對陳剛的聲援。而隨着這一事件的發酵,美方實施的所謂“中國行動計劃”遭到越來越多的批評。
美國司法部在二○一八年十一月發起“中國行動計劃”,以“打擊經濟間諜”和“打擊竊取知識產權”為藉口,對與中國有合作關係的科研人員展開系統性調查。該計劃是特朗普政府發起的“全政府”對華戰略競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的是破壞中美之間的科技交流,阻止美國的敏感技術流向中國,阻礙中國科技的快速發展,遲滯中國實力的增長。拜登上任後延續特朗普的對華戰略,該計劃也繼續執行至今。
“中國行動計劃”完全是莫須有式的政治指控。其行動方式實際上是先設定辦案指標,再隨意擴大調查範圍,搜索可疑目標,並以非常模糊的標準來逮捕和起訴,可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這種濫用權力的“釣魚執法”不可避免地造成大量冤假錯案。該計劃雖以打擊間諜為由,但它已提起的訴訟中並沒有涉及任何間諜活動,檢察官只能以虛假陳述、電信欺詐之類的罪名來構陷。
“中國行動計劃”暴露出美國赤裸裸的種族歧視。這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以一個國家命名的行動計劃,正如一八八二年《排華法案》,是美國第一個且唯一一個完全針對某一特定種族的法案。在過去三年時間裏,“中國行動計劃”至少涉及七十七個案例,一百四十八人被指控,其中八成八是華裔或華人。新冠疫情已經在美國引起大量排華行為,“中國行動計劃”進一步助長了針對華裔的種族歧視情緒。
“中國行動計劃”的構陷活動已經激起了大量反對聲浪。美國多名學者都曾致信美國司法部,指出該行動的大部分案件跟間諜活動無關,並不成比例地針對華裔研究人員,引發了人們對種族歧視的擔憂,要求美國司法部停止在美國大學內搜查中國間諜。
美國政府蓄意實施“中國行動計劃”,損害了中美兩國的利益。它不僅給美國許多華裔人士帶來了巨大傷害,還在美國造成了“寒蟬效應”,使許多學者不願留在美國,降低了美國的科技競爭力。它也破壞了中美之間的正常科技交流,進一步惡化了中美關係。拜登政府應當盡快停止這種損人不利己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