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5版:祝君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哪種運動有利健康?
孕期檢查甲狀腺很重要
關注兒童孤獨症
便秘不宜常服瀉藥
茯苓全身都是寶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2 1月22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哪種運動有利健康?

成 器


跑步是 最多人喜愛 的運動


游泳適合不同年齡的人士


室內健身也是不錯的選擇


練體操可強化身手和肌肉


踩單車有助心血管健康

    哪種運動有利健康?

    動!因為運動和生命是息息相關的,不斷地堅持運動,經常參加各種形式的運動,這對於人們健康長壽尤為重要。因為“如果你越愛運動,你的身體就會越健康”。這是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的健康忠告。

    近年,世衛組織發佈了《關於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指南》,建議所有成年人包括慢性病或殘疾人士,每周至少進行一百五十至三百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氣運動;建議老年人(六十五歲以上)亦增加強調平衡和協調以及強化肌肉的活動,以幫助防止跌倒和改善健康;特別是有規律的身體活動,是預防和幫助管理心臟病、二型糖尿病和癌症的關鍵,也能促進減少抑鬱和焦慮症狀,滅少認知能力下降,改善記憶力和促進大腦健康。所以,堅持適當運動,對身體有好處,而且很重要。

    然而,選擇哪種運動方式較適合你呢?有關專家經研究後,提出以下一些建議:

    一、視個人情況而定。中老年人的運動方式各有所別,因為年齡跨度較大、性別和健康情況亦不同,當然亦包括鍛煉的基礎不同,以及個人周圍環境、條件和愛好各有不同等,所以,如要進行有助於心血管健康的運動,可以選擇游泳、慢跑、散步、踩單車等,每周至少三次;若要維持體能運動的“平衡性”,則應選擇包括肌肉伸展、重量訓練、彈性訓練及心血管運動等多方面的運動。七十歲以上的高齡老人,應參與散步、早操等運動。

    二、視個人體質與狀況而定。有些身體瘦弱、脂肪少、肌肉力量不強,體力也不佳的人,運動時應慢慢增加體力鍛煉,可先進行散步、快步走、慢跑等,逐漸強化肌肉力量、持久力及身體柔軟度,然後再進行力量訓練,如舉小沙袋、小杠鈴、拉輕型彈簧帶等,但每次時間不宜過長。有一些人,他們體內長有一些脂肪,但肌肉力量和內臟器官功能往往不太佳,他們又應做甚麽運動呢?對於這類人士,適合他們的運動方式是步行、行樓梯、跳繩等能促進脂肪燃燒的運動。對於人體各部位脂肪都較多,體重過重,行幾級樓梯都會氣喘的人士,應該多做有氣運動如游泳等,這樣可以消耗脂肪;也可以常做靜態的伸展運動,以強化肌肉、骨骼,但不一要做過度劇烈旳運動。

    三、視疾病不同而定。有一些中老年人患有慢性病,選擇運動的方式時就要因病而異。如適合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有散步、快步走、慢跑等,有的亦可游泳。其中每日兩次散步三十分鐘,被視為治療糖尿病的良藥。高血壓患者病情穩定之後,可進行快走、慢跑、踩單車、游泳等運動;血壓控制不好、不穩定者,只適合散步、做體操等較輕鬆的運動。

    骨質疏鬆者適合散步、快走、慢跑等,最好在平地上進行,以防跌倒造成骨折。膝關節炎患者,可以選擇游泳等無負重狀態的運動,並不適合爬山或行長距離的階梯。而心臟病患者應該循序漸進,慢慢增加運動量,並要避免冷天在戶外活動。

    四、視氣候季節而定。春秋季是較適合運動的季節,按各人情況可以選擇各種運動方式。但春季亦是開花季節,空氣中花粉濃度較高,有過敏體質或患病者,在室外做運動時,應做好抗過敏準備或減少到戶外做運動。夏季天氣較熱,不宜進行較激烈的跑跳活動,以防中暑或脫水,能參加游泳者,可以參與水中運動,這是較佳的運動方式。冬季由於室內外溫差較大,可以選擇跑步機、健身單車機、健身操等室內運動方式,若在室外運動,時間也不宜過長。

    五、近年有的地方出現一種健身的新方法,叫做“輕體育”。專家認為,相對於劇烈競技運動而言,運動量不大、散發熱量不多,老中青皆適宜的“輕體育”運動方式對人們更為有益。這種“輕體育”健身運動的特點是:運動不拘形式,種類較多,方式靈活,可以是集體活動,也可以單獨進行;可以在野外進行,也可以在家中進行。運動種類可以選擇定量步行、健身慢跑、園藝活動、爬樓梯、登山、游泳、打保齡球、網球、太極拳、瑜伽、交際舞、韻律操、保健操等等,無論採用哪種運動鍛煉的方法,都可以憑自己的興趣、運動習慣隨心所欲地選擇。

    專家還提醒及建議,為了健康,不管年齡大小,按世衛要求精神都應該堅持適量的運動鍛煉,每周末可進行一百五十至三百分鐘有氣運動,每周其他日子也要進行三次,最好五次以上,每次三十至四十五分鐘的運動,且要有熱身、運動、放鬆三個階段。對於老年人來說,低到中強度的運動量更加適合,讓身體微微出汗即可,不可逞強。運動過程中,一旦出現不適都要馬上停下來休息,如果仍未能緩解不適,應盡快就醫,以保安康。   

    成  器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