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的時代
有人說“這是個人人都是評論人的時代”。的確,由於社交媒體的影響,在自己的個人園地中表態,變得直接、簡單,一張圖幾個字,獲得大量讚好與回應,然而評價或評論還是有異,評價有時只是總結性的判詞,好或不好,喜不喜歡,幾顆星?而評論則更着重論的過程,不一定有權威式的斷語,只為引發更多的思考,引起對評論對象的多角度觀察,讓同一作品有更多不同的價值,而不是單一價值。
演藝評論十分冷門,好像要看過演出的人才會有興趣去讀,而且如戲劇、舞蹈等現場演出,它更不像電影那樣,可重複放映,一場就是一場的演出水平與觀感,讀的人少,寫的人也不多。然而這些現場稍縱即逝的演出,又很依靠這些評論的描寫與論述去記錄它們的存在,即使沒有可能靠評論去還原一個演出,但它卻是這個作品的“受眾史”,此時此地,有觀眾如此觀看、接受這個作品。
於是回顧一年的劇場演出,大概也可從評論的記錄着手吧?
先看看各評論陣地的量,《澳門日報》“演藝”版(只計戲劇及舞蹈類)與專門劇場評論網站“評地”的評論各有大約六十篇。我說大約而不是個準確數字,因為有些文章未能肯定它是導賞、宣傳還是評論性質,甚至只是因看了演出,寫篇詩文以抒情,對劇場史的書寫來看,不同文類的述、論,都是有益的,只是無法將它確定為評論而已。除了這些評論園地,便是一些固定的演藝評論專欄,《華僑報》的“藝術評論”,近年演藝評論大減,取而代之是影視評論(此情況在本報“演藝”版亦然),幾個作者中只有沓靖一人仍寫劇評,去年共寫了八篇。而本欄亦於去年發表了五十篇劇場相關的評論文章。另外,應該還有些沒有被我記錄,又分散在不同公開媒體的,去年的劇場評論估計接近二百篇吧?
(評論中回顧 · 一)
踱 迢